照顧小寶寶確實是一項相當具挑戰性的工作,尤其對於像我這樣的新手母親。在懷孕期間,我就開始為寶寶的到來做各種準備。不得不說,要準備的東西真的非常之多!從選擇尿布和奶粉,到嬰兒用品,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去搜集資訊。

接著,我會帶著我的丈夫去實體店面進行比較。對於小寶寶的衣物等,我非常注重觸感。如果觸感不佳,我肯定會予以否定。畢竟,寶寶的皮膚非常嫩,如果衣物不舒適,他每天哭泣,我可能會受不了。因此,在選擇材料方面,我一定會非常謹慎。

然而,在寶寶出生前的兩個月,我竟然忽略了一項重要物品——包巾。所謂的包巾,就是在醫院裡,護士將寶寶包裹得像蛹一樣的東西。這個產品,我完全忘記要準備了。因為當寶寶回到家後,這條包巾就成了讓他不翻來覆去、不胡亂抓握的神器。只要有包巾,寶寶就能安穩地度過夜晚。

接下來,我將介紹包巾的一些用途。這些資料並不容易找齊,希望對新手父母們有所幫助。

01一、包巾的作用

1.模仿子宮環境的安全感

包巾能夠模仿子宮環境,讓剛出生的嬰兒感受到安全。新生兒對外界刺激的解讀和接受能力薄弱,容易表現出不安和煩躁。

包巾透過柔軟輕盈的材質緊密包裹嬰兒,特別是當母親抱著孩子時,讓孩子感受到母親的懷抱和心跳聲,彷彿回到了子宮般舒適和溫暖。建立嬰兒時期的安全感是孩子未來探索世界的基本條件。

2.日常生活育兒必備

包巾不僅能為嬰兒提供安全感,還能在日常生活中為母親帶來便利。使用包巾將寶寶身體包裹,雙手置於包巾內,有助於減少寶寶的驚嚇反射,讓寶寶睡得更香甜和安穩。同時,母親也能得到良好的休息。

此外,不同款式的包巾有不同的使用方式。例如,採用「拉鍊式」設計的包巾既不過緊,也不容易鬆脫,比包覆型包巾更簡單操作,新手父母都能輕鬆上手。

02二、包巾如何選

1.包巾的厚薄

包巾不僅適用於冬天,夏天也能派上用場。選擇包巾的厚度時,應根據不同季節作出適當的選擇。在夏天,建議選擇單層或雙層的面紗包巾,避免寶寶過於緊裹,導致出汗過多、缺水、痱子,甚至引發哭鬧不眠等問題。

在秋冬季節,則可選擇三層以上的包巾,讓嬰兒在寒冷的氣溫中保持舒適的溫度,避免受寒。因此,根據季節選擇合適的包巾厚度非常重要,正確的選擇才能給予寶寶最佳的呵護。

2. 包巾材質

包巾的作用是模仿嬰兒在子宮中的環境,增強寶寶的安全感。

因此,在選擇包巾時,材質尤為關鍵。嬰兒的皮膚如同雞蛋般細緻、光滑、敏感,因此父母在選擇包巾時應重視材質,而非價格、品牌或款式。避免選擇含有螢光劑和甲醇的材質,以保護嬰兒嬌嫩的肌膚。

有機棉是一個理想的選擇,其特點是觸感柔軟、透氣性強、吸水快、不粘皮膚且不易產生靜電。非常適合嬰兒的肌膚,能有效降低患濕疹的風險。

3.包巾摸起來要舒適

寶寶使用的每一樣物品都值得嚴格挑選,以確保為寶寶提供最優質的生長環境。包巾是陪伴寶寶成長的重要物品,可能使用長達數月甚至一年之久。因此,選擇包巾時,應特別注重其觸感與舒適度,確保寶寶愉快地使用。

4. 包巾尺寸

每個孩子的身體體重和成長速度都有所不同,因此選擇包巾時,尺寸的選擇尤為重要。若包巾過緊,可能給寶寶帶來壓迫感,影響骨骼發展;若包巾過鬆,寶寶可能輕易鬆脫,甚至覆蓋口鼻造成窒息危險

因此,選擇包巾時,應充分考慮尺寸與適用程度,確保寶寶能夠安心使用,讓媽媽也能放心。

在選擇包巾尺寸時,可參考寶寶的身高和體重,選擇合適的大小。此外,還可以嘗試將寶寶放入包巾,觀察他們的反應和舒適度,以確保尺寸適合。建議選擇可調整大小的包巾,以便隨著寶寶的成長進行調整。

總之,選擇適合寶寶的包巾需要綜合考慮厚薄、材質、舒適度和尺寸等因素。只有選擇合適的包巾,才能讓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得到最佳的照顧和呵護。同時,也能讓父母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更加輕鬆愉快。

 

最近,我在網上看到了KUKU酷咕鴨這個品牌的包巾,發現它在許多美妝藥局通路都有售,非常方便。我知道許多父母擔心使用包巾可能會很繁瑣,例如需要多次對折或翻轉以確保寶寶被包得緊緊的。

對於那些追求簡單方便的父母來說,他們希望找到一款能夠讓寶寶在一定範圍內自由活動的包巾。

在KUKU酷咕鴨的官方購物網站上,我發現了他們主打的「懶人包巾」,這款產品顯然是為那些喜歡簡單方便的父母設計的。

KUKU酷咕鴨的懶人包巾使用起來非常簡單,並具有變形功能,一件包巾就可以實現三件的功能,讓父母在寶寶成長過程中無需額外購買其他衣物,降低了開銷。

這款產品的設計非常貼心,顯然充分考慮了父母和寶寶的需求。因此,作為一位新手媽媽,我非常樂意向尋求方便實用的父母推薦這款KUKU酷咕鴨的懶人包巾。

身為一位新手媽媽,我真的很懂得找到一款適合自己和寶寶的懶人包巾有多重要。當我們帶著寶寶外出,換尿布的時候,我們都希望能夠快速而簡單地完成換尿布的任務。

以前我看到朋友為寶寶換尿布,就像是在進行一場持久戰,拆掉傳統式包巾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就像一層一層地剝洋蔥。

而KUKU酷咕鴨的「懶人包巾」卻完全解決了這個問題。只需要打開底部,換好尿布後再套回去,真的非常方便!

我認為一款好的嬰兒產品應該要兼顧父母的便利性和寶寶的舒適性。

無論是夜間翻身或日間活動,這款懶人包巾都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此外,它的背部透氣設計也能避免寶寶起疹子,讓我們省去不少麻煩。

而且「懶人包巾」背部有洞洞設計,非常透氣,這樣也可以避免小朋友起疹子

畢竟我看過朋友的小孩,一流汗發癢就哭,要一直替換衣服也真的非常麻煩

所以包巾選可以散熱的設計,就可以用得非常久。

我認為一款好的嬰兒產品應該要兼顧父母的便利性和寶寶的舒適性。無論是夜間翻身或日間活動,這款懶人包巾都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此外,它的背部透氣設計也能避免寶寶起疹子,讓我們省去不少麻煩。

在挑選包巾時,我會注重保暖、吸濕、柔軟親膚和易洗易乾等方面。KUKU酷咕鴨的產品真的很值得推薦!他們的官網上有各式各樣的款式可以選擇,顏色也非常時尚大方。

除了懶人包巾,酷咕鴨的網站還提供了許多其他嬰兒用品,讓我們可以一站式購物。而且網站經常有優惠活動,幫我們省下不少錢。

如果想要瞭解更多關於酷咕鴨的信息,可以到他們的官網或是臉書上諮詢客服人員哦!對於我們這些忙碌的新手媽媽來說,這樣的產品真的是一大福音!

如果想了解更多酷咕鴨的訊息,可以到官網上或是臉書諮詢他們的客服人員喔



KUKU81CDC155RG1

2023天然棉超柔軟懶人包巾推薦身為一位新手媽媽,我深知選擇寶寶的第一件繈褓包巾是多麼重要,好的包巾能夠減少寶寶的驚跳反射,讓寶寶在睡眠中更安穩,就如同在媽媽懷抱中一樣。

其實,許多新生寶寶在睡覺時都會出現四肢、身體無意識抖動的現象,而這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往往容易讓寶寶從睡眠中驚醒。

這是寶寶對外界進行自我保護的正常反應,通常在三個月後就會逐漸消失。

然而,我們強烈建議各位新手爸媽在寶寶出生時就為寶寶準備繈褓包巾,因為使用包巾可以有效地減少驚跳現象,讓寶寶享有更好的睡眠品質!2023長毛絨薄款包被推薦

在選擇包巾和包被時,區別主要在於布料的薄厚。夏天時,可以選擇較薄的包巾,讓寶寶感覺涼爽舒適;而在冬天,可以選擇較厚的包被,為寶寶提供更多的保暖。寶寶剛出生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 保暖:嬰兒容易受寒感冒,所以要確保房間溫度、濕度適中,並保持一定的通風,切勿讓寶寶著涼。
  2. 餵養:新生兒消化功能較弱,母乳是最理想的食物,建議堅持母乳餵養。若無法母乳餵養,可以選擇嬰兒配方奶粉。
  3. 抵抗力:新生兒抵抗力較弱,容易受到感染。因此,要盡量減少親戚、朋友探望,並在護理新生兒前務必用肥皂洗手。家中有感冒或各種傳染病的人更應避免接觸新生兒。

選擇適合寶寶的包巾或包被,可以讓寶寶在各種環境中都保持舒適與安穩。作為一位新手媽媽,我個人非常推薦其他爸媽們也要用心挑選寶寶的包巾或包被,著重於保暖、吸濕、柔軟親膚以及易洗易乾等方面,讓我們的寶寶能夠在成長過程中得到最好的照顧。2023冰絲棉寶寶包巾推薦

在各種環境中都保持舒適與安穩。作為一位新手媽媽,我個人非常推薦其他爸媽們也要用心挑選寶寶的包巾或包被,著重於保暖、吸濕、柔軟親膚以及易洗易乾等方面,讓我們的寶寶能夠在成長過程中得到最好的照顧。

另外,在挑選包巾或包被時,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和寶寶的性格來選擇不同的顏色和圖案。選擇柔和、舒適的顏色,有助於營造一個寧靜的環境,讓寶寶感到安心。2023純棉薄款包被推薦

如果你在尋找高品質的嬰兒用品,我強烈推薦你瀏覽一下相關網站,那裡有各式各樣的包巾和包被供您選擇。此外,網站上還有許多其他嬰兒用品,讓您可以一站式購買所有所需,為忙碌的新手爸媽節省寶貴的時間。

最後,別忘了留意網站上不定時的優惠活動和特價商品,這將幫助您在購買嬰兒用品時省下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有任何疑問或需要更多資訊,歡迎隨時聯繫相關網站的客服人員,他們將熱情為您提供協助。

總之,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請一定要用心選擇適合的包巾或包被。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新手爸媽之旅中,讓我們互相支持、分享經驗,共同為我們的寶寶創造一個美好的成長環境。2023絨毛布袋鼠包巾推薦

高雄有機棉蝴蝶包巾推薦

老家的回憶 文/Aekous_flower 沒有人煙的地方,久了人類生活的痕跡也越來越淡。下午回老家看一看,我記不得有多久沒回來過了,但不管怎樣,這畢竟是我生活了十多年的地方,這里的一草一木都會觸動我內心最深處的回憶,就仿佛童年的事好像發生在昨天一樣歷歷在目。 爺爺還住在這里,由二伯照顧。爺爺的小屋旁邊是我家,房屋看起來是荒涼失修的模樣,紅漆木的廳門也顯得銹跡斑斑,唯有那把鎖是新的,暗示著偶爾還會有人回來修葺一番。堂屋旁邊的側屋屋頂已經坍塌掉,我側頭探過去的時候還在懷疑是否會有猛獸從里面沖出來。庭院也沒有記憶中的那么大了,靠近南墻的花園中栽了兩顆白楊,也再不是記憶中的小樹苗,小白楊早已冒過屋頂,直充云霄,樹比人長的快!最讓我感慨的是大門口的那顆萬年青,當年在馬路上隨手撿起的小樹苗,無心插在土里它竟然活了,而且長勢異常茂盛,看著它我心里異常感慨,這棵萬年青見證了這個村子的興衰,也見證了我的成長。 把水果食品放下,和爺爺聊了一會,我準備離開,心血來潮,決定不按原路返回,我選擇了以前熟悉的靠近村子東邊的一條路回家,路上經過了已然變為富婆的云云家,可惜我們再也回不到過去的友誼了。徐崗小賣鋪早已易主,門口坐著幾個又熟悉又陌生的老年人面孔,可惜我也已經分不清按輩分該如何稱呼他們,只得埋頭路過。咦,兒時印象中的大河怎么變得這樣小了?一定是記憶出現了偏差,小時后河水清澈,它緩緩的流淌,小伙伴們在這釣魚摸蝦充滿了歡樂,至今它都仍常常出現在我的夢里,夢中我和兒時的玩伴們回到這里淌水捉魚,汀汀的河水伴著稚嫩的童聲久久地在村子里回蕩~~阿鶴家的超市也已經關閉,但好像還有人住的樣子,沒有搬遷走。我一路騎行向南,途徑小軍家,大龍家,都早已沒了人煙。 突然迎面看到阿進騎著電動車過來,我們相視無言,彼此帶著驚愕的表情擦肩而過,一會到了離村的大馬路上,又看到阿豹帶墨鏡騎摩托車酷酷的駛過,還有衛星的老婆載著他往村子里趕,我兒時的伙伴呀!我們仍然記得彼此依稀的模樣,名字也沒有忘掉,卻又為何卻又如此生遠?碰面只剩下驚鴻一瞥和一個錯愕的表情……到了村口,道喜家的野味館還是記憶中的模樣,只有它沒有變了,幾間小屋臨河而建,庭院始終用紗圍著以防蚊蟲,整個房屋外圍只有一塊綠色的招牌上寫著它是一家野味館,別處全然看不出來,和普通庭院沒什么兩樣,這讓我想起了一個真理,越是低調的地方東西越好吃,酒香不怕巷子深嘛,可惜我從來沒有去吃過,聽媽媽說那是專門招待領導干部吃飯的地方。 回來的路上兩旁都是筆直的水杉和小白楊,這也算是我家鄉的特色吧,記憶中一直有它們,它們在晚風中隨風擺動,好像在說,阿影你回來啦!不要忘了故鄉哦!一定要再回來!我心里默默答應,放心吧這是我的家鄉,葉落歸根,我還會再回來的!她們仿佛似乎聽到了我的心聲,樹葉嘩啦啦響得更厲害了,就連盛開的紫薇花也開心的笑了。 老家的里程 文/迎春 老家,就這樣在猝不及防中到來了。 記得有人問我:你追求過怎樣美好的夢境?我說是記憶里的老家。這個字眼,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樸實氣息,在離開多年以后的漫漫時光中,撫慰著在外漂泊的生命與精神。 我的童年是在魯北農村度過的,祖父的房子蓋在一條河流的岸邊,進門便是一個大廳,正面掛著松鶴延年之類的中堂畫,兩側懸有寓意吉慶的對軸,下面的方桌,平常擺放一些茶壺茶碗等用來接待的日常用具。我在那里讀過一些古詩,當初它使我感到拗口而費解,但卻使我后來有過的夢想得以飛翔。《詩經·大雅》說的:“鳳凰鳴矣,于彼高崗;梧桐生矣,于彼朝陽。”小時候,我在反復背誦古典詩詞的同時,心里太容易生發一些幻覺,便有鳳凰在夢里振翮離去…… 老家,是哼不出的思鄉曲,往往又成為暗夜里幽微的喟嘆,以及人生在漫漫長旅中不可或缺的慰藉。確實,在這世間,有些人,連沒有老屋的也要返鄉間。 情感的積淀,思想的流淌,再一次路過故鄉小河的流水,再一次經歷往昔成長的歲月,回過頭來思量,那曾經使我迷戀過的老屋,今天依然是我心中不變的家園。 一切都是好奇而熟悉的。泥土的醇香和樹枝的清香,依舊如初。我認出了我的從前,臉上不覺浮起了霧樣的詫異。我觸摸到的是多年以前的時光,到深夜還有紡車“吱呀”的響聲,暗中透著滄桑。這次追尋所回應的也許只是初凝眸的瞬間,也許是一樹桃花的驚艷,還有嫩綠芊芊的小草,幾朵漂泊無定的云彩,雨后,那河面上陡然暴漲的粼光……心頭涌過了如潮的春天,陽光掠去又顯出無邊無際的綠色。我一生都忘不了的也無非是這樣的片片段段、點點滴滴的記憶。假如說生命的成長是不斷獲得的過程,同樣也是一個不斷失落的過程。我再次審度著眼前這個人生起始的地方,往常經歷的生命體驗有如過江之鯽,感到人生沉寂時久違了的熾熱。 老家,大都是坐落在村莊的腹地之處,遠離了喧鬧,遠離了繁華,默默傾吐著操勞一生苦守一世的累累寂寞。那最接近土地的古樸顏色,土頂土墻的院落,構成了一個村莊所不可代替的過去的光陰。我悄然凝望著它那蒼老得幾乎松垮的樣子,來來往往的目光如風掠過,沒有人停下腳步,都從不注視底部過于殘損的部分。很多年過去了,用“漫長”來形容那以后的時光,也許太過一般。曾經滄海難為水,歡樂化為寂靜,厚實化為輕飄,感知有著一種隱忍的存在。有誰會走近前去,留意傾聽一座老屋的悲辛? 那裊裊升至半空的炊煙早已一去不返,一瞬間又一瞬間地飄逝了一切。還有響于耳際的喊聲,如今再回憶起來,就好像是恍若隔世的召喚。 家、家族、鄉關。我深信祖輩們也一定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一些曲折而驚心的遭際,會有一些難堪,一些發生在與我無關的事情。 我也不過是在此停留片刻的一個人。 老家的月亮 文/都市農夫 有故鄉的人總會有鄉愁,這是宿命。鄉愁如影隨形,成為游子身體的一部分,許多陳年往事,在忙碌的白天無論如何想不起來,可當夜深人靜時,那熟悉的場景熟悉的人物紛至沓來,沒來由地進入夢中。即使在夢里,意識里也隱約知道曾經的村莊已經拆遷了啊,那房子那大樹那小河已經沒有了啊,我應該在南京啊,怎么還會生活在這里呢?努力想留住,努力想看真切,努力想靠近,卻離我越來越遠,心越發焦慮,夢醒了,心有點疼,眼角濕濕的。周遭是黑黑的安靜,鄉愁一下子彌漫開來。 鄉愁是淡淡的憂傷,能體味,卻不易表達,來自于深深的牽掛和對舊時光的留戀。有人說,你夢里出現的那個人,那個人也在想你。對,年老的父母一定正在想我,老家一定正在想我,又到中秋了,老家的月亮一定正在想我,我要回家!雖然泰州不遠,也經常回去,但與父母弟兄還是聚少別多,短暫的相聚對于刻在心底的鄉愁,永遠是杯水車薪,只要一踏上返回南京的路程,新的一輪鄉愁又開始了。他鄉是職場,故鄉是港灣,就這樣我奔波于故鄉與他鄉,沒有感到辛苦,相反內心有滿滿的欣慰,回家,心靈能獲得一種力量。 推開家門,媽媽迎上來,笑著說:才講到你,這么快就到家了。爸爸患病多年,行動不便,坐在椅子上朝我揮揮手。看到兒子回來了,他們很開心。父母歲數越來越大,可我能陪他們的時間卻不多,他們恨不得想天天看到兒女,我們只恨分身無術。珍惜眼前,陪好當下吧。三個人坐在一起閑聊,媽媽說得多,我聽得多。雖然小城鎮化了,原來莊上各戶人家的消息還是有的。媽媽一一道來:張家的兒子不孝順,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李家的老人很高壽,九十幾歲了,身體還很好;王家的生意很厲害,如今發大財了;趙家的孩子很爭氣,今年考上大學了……我邊聽邊笑笑,插幾句嘴,這些人過去的情況我清楚,現在的情況只能靠媽媽介紹了。我問爸爸媽媽最近的身體狀況,媽媽報喜不報憂,連聲寬慰我:很好很好,你安心工作。想幫他們找個鐘點工,爸爸顫巍巍地說:不要找,我們能行,錢要省著用,要惜福。 東說說,西說說,想到哪兒就聊到哪兒。忽然,我想到個事,問媽媽:過去中秋節晚上吃什么的啊?媽媽這一段說了好長好長,把我帶回到遙遠的過去。那時月餅有限,再窮再苦,中秋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做一些糖燒餅,調面發酵包餡,拍扁貼到鍋里,孩子歡天喜地,大人累得不行。晚飯前燒餅做好,大人舍不得粘在面盆上的邊角料,再加點水加點面加點青菜,煮成一鍋咸疙瘩湯。可現在幾乎沒有人家自己做糖燒餅,想吃,到店里買現成的。 下午兄嫂侄子都來了,每次在外地的人回來了,就是家里的節日,人人動手忙晚上的飯菜。兩桌人坐定,向父母敬酒,父母看著四代同堂,成就感很強,心滿意足。晚飯后,媽媽到樓下敬月亮,幾個月餅,幾個燒餅,一杯茶,一炷香。天空云多,月亮時有時無,媽媽對月鞠躬作揖,嘴里還不停禱告。昨天我就找好賞月的地方,高港生態公園,那里人少燈暗,場地開闊。 現在叫生態公園,低洼處是水面,堆土處是山坡,有模有樣,可三十年前這里是荒地,雜草亂長,小河小溝交叉,白天人跡罕至,晚上一盞馬燈移動,我跟著兩個哥哥釣蝦釣螃蟹,掙幾個油鹽錢。抬頭看,烏云散去,月亮露臉。月亮還是那個月亮,河已不是那時的河,景也不是那時的景,時空交錯,我浮想聯翩,感慨萬千。面對故鄉的拆遷變化,我不認同“誰人故鄉不淪陷”的詠嘆,當年一個又一個人義無反顧離鄉,是為了見識外面世界的精彩,總不能只許你活在霓紅燈閃爍的城市,而要求故鄉幾十年一直亮著煤油燈?父母弟兄在哪里,哪里就是老家,舊友故交在哪里,哪里就是故鄉,口音、土地,還有今晚的月亮都是真真切切的故鄉。今月曾經照古人,但古人出門時間太長,少小離家老了才回,往往認不出變化中的故鄉,“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即使問了兒童,也是白問;而現代交通發達,條件許可時,盡可能抽空常回家看看,隨時感知故鄉的變化,讓我們慰藉父母,讓故鄉撫摸漂泊。夜深了,父母已經熟睡,小區寂寂無聲,我推窗凝視月亮,清輝灑在我的身上,輕輕打開音響,齊豫那天籟之音開始吟唱佛經,“蓮花處處開,一花一凈土……”。老家的月亮,讓我心靜如水。 一夢到老家 文/醉雪堂 昨夜做了一個好夢,我又一次回到了老家。 我的老家,在一個很深很深的山里,那里不屬于大山,但偏遠絕對比大山不差分毫。在湖北省的地圖上,地名標記到我老家的小鎮,只有縣里的地圖上,才可以看到從我家背后大山發源的一條河流的名字——落梅河。雖然老家貧瘠偏遠,生活過得毫無詩意可言,但落梅河三個字還是富有詩意的,每每念叨這三個字,我都恨不得詩興大發,寫他個三升五斗,惜我終究不是詩人,寫不出豪情滿懷的詩句來。 我們村是一個有著200多人居住的自然村落,借勢扎根在一座很陡的大山隆起的“腹部”上,一條小河從村中蜿蜒而過,村居也自然而然地隨形就勢,傍山而居。那些房屋有的騎在河岸上,有的依附在巖石下,有的蜷曲在洼地中,有的隱居在林蔭里,有的連成一排,有的獨自成居,有的坐北朝南,有的西高東低,整個村居土墻黑瓦,亮窗木門,錯落有致,自然和諧,一派閑適慵懶氣象。 老家按族譜房頭分為東頭和西頭,大房的人住在河的西頭,小房的人住在河的東頭。 村里的一些硬件設施主要在西頭,村里唯一的一口水井,洗衣服的水塘,打谷碾麥用的稻場,共有一個胡氏祠堂,12匹馬力柴油機,每天出工的高音喇叭,說話有點結巴的生產隊長等等都在西頭。東頭僅有一個老碾米槽,還是個破爛牛欄屋改成的。形成了“東西在西頭,人氣在東頭”的局面。 從西頭到東頭,有一條大青石鋪排的路連接著,直接從胡氏祠堂背后通向東頭,兩邊被一幢幢的瓦屋擠得嚴嚴實實,雨雪天從青石板上走到東頭不會打濕腳的。 在我們東頭有上堂和下堂的連體建筑。上堂主要是磚木結構,門窗都鏤刻傳統的木雕紋案,古色古香;下堂是磚石結構,大門是漢白玉雕琢而成,頗有氣派。村里的紅白喜事都會在這里舉行。特別是請客什么的,主客都會坐在上堂,最重要的客人當坐上席。逢村里老人過世,也都會把棺材抬到上堂,子孫在這里守靈,親戚朋友也都在這里走禮祭奠。我原來想不通,為什么死人非要抬到上堂來。直到有一次,村里的一個叫矮頭的人上吊身亡了,他是當時生產隊長來泥老人的兒子,三十來歲的樣子,為什么而死,到現在不得而知。但矮頭死后卻沒有抬入上堂,只能在自家屋里操弄,原因是死于非命,又是晚輩,還不夠格到上堂來祭奠。后來我才慢慢悟出這也是一種規格,是對那些德高望重的先人們的一種尊重和認可。我倒是對這種做法充滿了敬意。 我家的老屋,就在上堂的東廂,與上堂并列兩間,青磚結構,鋪有滿樓的木板,靠上堂的一間作伙房,東邊的作了歇房。那是一座老屋,民國手里的屋子。那座屋子,我爺爺奶奶的爺爺奶奶可能都住過,我爺爺住過,我奶奶住過是確定的。我爺爺在我沒出生時死了,我奶奶后來也死了。我的母親嫁到我家時,正逢家道中落,一貧如洗,風雨飄搖。我父親年輕時風流倜儻,不管家事,只顧與狐朋狗友一道摸牌賭博,夜不歸家。眼看著家就要傾覆了,是我母親忍辱負重,沒有放棄,直到我父親浪子回頭,家才慢慢充滿生機和希望。 我和我的3個哥哥,就是在這個老屋里度過童年與少年時光的。我對老屋,印象深刻,充滿感情。直到現在,我做夢都是這里的景象,像超越一樣,見到父親母親也都是往日的情景。我在這里就著一星如豆的煤油燈,讀著樓上箱子里拿下來的、父親當年的藏書和自己用積攢下來的零錢買的小人書。我也是在同樣的煤油燈下,圍著火塘聽著老人擺龍門陣,也是在這里看母親沒日沒夜地搖著那輛紡線車,紡著苦澀的歲月與童年。 老屋的灶火,冬季灶門前溫暖的火舌,小滿后新作的麥面香粑,秋天樓上曬籃里的板栗,竹簍子飽滿的紅苕以及白露柿片結霜后的甘甜,樓板上老鼠打架賽跑的熱鬧,四季早晨飄滿屋檐的炊煙,大人叫喚小孩回來吃飯的鄉音,屋檐瓦楞里麻雀的嘰喳,天井下蜘蛛結網的悠閑……一切都是那么親切! 猶記兒時和一群伙伴玩耍的情景。夏天到了,池塘里清水漣漣,水不太深,大概只能淹過褲檔小雀雀兒,里面有很多魚,很小的魚,小指長的麻古楞子,五顏六色屎鋼片,夏日的正午,我們總愛偷偷拿上家里的米篩子,用些新磨的麥粉做誘餌,撒在米篩子上,在靠近石頭縫隙陰涼的地方,慢慢地沉入水底,不多一會兒,魚兒成群結隊地來了,它們搖頭擺尾地遁入篩底,搶吃那一絲絲的面粉,在它們玩得盡興的時候,用手突然將篩子往上一提,一群活蹦亂跳的麻古愣子就搞掂了,陽光下,小魚兒白花花的鱗片閃著銀光,有些晃眼。有時覺得不過癮,一些膽大的伙伴,就直接用手往石縫里摸,有時一摸一大把的魚,當然,一不小心,摸出一條水蛇來,便只有尖叫的份!這是我童年樂此不疲的游戲。 池塘邊有一口水井,一年四季,水盈滿井,清澈見底。上山勞作的村民,放牛放羊的小崽子,總愛掬一捧泉水,咕咚咕咚地喝個透心涼。 冬天到了,池塘里結滿了厚厚的冰塊,井里卻熱氣騰騰的,反而有了溫手的暖意。時近年關,家家戶戶來這里擔水回家置辦年貨,做豆腐,殺年豬,用水量特大,但水越挑越溢,取之不竭,用之不盡,不愧鄉親們的生命泉。 但是,有一年的大早,西頭的憲章家的女啞巴,被人發現死在水井里。據說啞巴是她老娘把她推進水井的。原來女啞巴的肚子不知是誰弄大了。自此以后,井里的水再也沒有人喝了,水井也慢慢地干涸了。村里的水源也變得困難起來,想到這個問題,每個人心中都充滿了怨懟,對女啞巴的同情,對憲章家女人的怨恨。 童年與少年的時光,總叫人留戀:那村后高過云天的大山,以及祖墳山列隊成排的先人墳塋,還有那一片青翠欲滴的竹林,村前一畈畈的梯田,村東漫無際涯的林海,村西連天土地,田溝地塹瘋長的栗子樹桐子樹烏柏樹,村莊一穿而過的那一澗溪水以及河岸的雜花生樹。 還有,當我登上烏石巖頂峰,陽光麗日之下,極目遠眺,東可遙視香爐觀的日出以及招軍寨的城堡;南可以看見天底下薄刀峰寒光閃爍的刀背;西可見龜峰山萬峰錦繡;北可見康王寨雄奇峻莾。玄關處處,關山漫漫,少年心事,竟被一次一次地撩起。山外的世界,充滿誘惑,也激發起我對未來的渴望。 17歲那年,我讀高一,故鄉漫山遍野的楓葉紅了。我突發奇想,當兵去。我如愿去了遙遠的兵營。這一走就再也回不到故鄉老家了!也就是從那時起,雖然我夢中的記憶,大都是與老家有關的。但,我注定一生將在外鄉漂泊,我的靈魂找不到皈依。 一夢到老家,也算是對心靈最好的慰藉。 老家記憶 文/飄緲 離開老家已經整整十一年了,初離家的時候,還不甚懂事,只知道是因為父親離開母親要帶我們投奔三姨而去,三姨是我從小除了母親外最親的人,雖然有所不舍,但離開了那個“窮鄉僻壤”的小山村,各方面條件都好了很多,還是開心的。自此,“老家”在我心中也只是一個悠遠的詞,并未攝入太多感情,每每聽到小伙伴們有的談論起自己的老家,印入腦海最多的也只是占據了童年三分之一的放羊娃生活以及晚歸時媽媽那在山谷中久久回蕩的呼喊回家的聲音。 逐漸的,我以為我會忘掉老家,忘掉那里的牛羊、小溪 ,忘掉門前的大桃樹和牡丹園,忘掉濃密的竹林和一起玩泥巴的小伙伴,我會融進新的圈子,開始新的生活。然而許是變故之后本就變得敏感的內心,或者逐漸長大后肆意滋長的自尊,不知怎的竟有了“背井離鄉”、“寄人籬下”的感覺。每每看到母親緊鎖眉頭、郁郁寡歡的樣子,內心總會有種莫名的疼痛,總是會回想起老家時母親大熱天汗流浹背的干著農活卻依舊哼著小曲的情景;想起即便母親無理取鬧父親也會旁邊乖乖聽著哈哈一笑的情景;想起每天父親無論多累,勞作完回家后總是蹭的跳到他懷里撒嬌的情景……從那個時候開始便會不停的做夢,夢里全是老家:老家那條每天送我上學的黑狗、和小伙伴一起偷柿子的柿子樹、整日跟在屁股后叫姐姐的鄰家小丫頭;很多時候我會跟母親講做過的夢,母親總是若有所思的說:“我也經常夢到那里”,說的時候眼神深邃而悠遠。我突然明白母親是想家了,和我一樣。 許是如人所說:懷舊是因為現在過得并不好,總之心中一旦有了執念,行為便會變得不受約束,就這樣,老家成了記憶里最溫暖的地方。會常常借口補課、作業繁忙不回家,但每年清明和除夕回老家祭祖卻從不落下,無論是清明的雨天或是初夕的雪天。年復一年,干凈的道場逐漸長起了草,由稀到密,由零星可見到郁郁蔥蔥,到再也找不到任何在此嘻戲玩耍過的痕跡;老房子也因沒了人氣顯得更加蕭瑟,古老的土墻墻面逐漸布滿了裂痕。但即便如此,每次回去還是會前前后后仔仔細細的轉上好幾圈,只要她還在,無論變成什么樣子,總會有種莫名的心安。 日子一如既往的過著,幾年之后母親帶著我們組建了新的家庭,又搬了一次家,再過了兩年,又搬了新居,條件好了很多,也終于擺脫了寄人籬下的生活,關于老家的夢漸漸少了,只是每當心情不好的時候首先會想到的還是那個地方,無論多忙,每年總是會抽空回去看看,走近十里的山路,或許只是為了聽聽風吹過老家門前那片竹林的聲音。 我以為關于老家的情感會就如此不咸不淡的靜靜流淌在記憶里,我堅信現在的家會給我老家同樣的溫暖,然而,在我還沒能努力融入現在生活的時候,母親走了,“家”便再也沒有了。我又開始重復做起了關于老家的夢:父親滿身是土的從地里回來,母親哼著最喜歡的《南泥灣》做飯,我們兄妹幾個圍著灶臺趁母親不注意偷偷拈起一點炒好的菜放進嘴里……我想,母親是回去了,回到了她從小長大的地方,回到了父親身邊,我記得父親在夢里告訴過我的。 清明又致,一大早的便急急忙忙往老家跑,我想再看看母親做飯的廚房、父親播種的菜地,我相信在那里一定可以找到他們的影子。 終于要到了,遠遠便看到那樹盛開的桃花,有點小激動。到了,然而,老房子呢?呈現在眼前的竟是一片廢墟,僅能憑借地上零星散落的破碎的瓦礫、石板,地上橫七豎八躺著的房梁、柱子以及一兩板未拆除干凈的土墻辨別出曾經有戶人家的存在。我已經做好了所有的準備,接受她最最荒蕪破敗的樣子,只是沒想到竟會就這樣不復存在了。一直覺得只要老房子在,那段最美好的童年時光就在,家就在,可是現在,竟連這最后的寄托也沒有了。哭著給哥哥打電話詢問原因,知道是因為老家修路的緣故要將其拆除,我明白老家建設的需要,也希望老家發展的更好,只是我記憶中、夢中最溫暖的那個地方卻就此再也沒有了。 以后的以后,每年依舊會回來這里,心情不好的時候,依舊會來這里聽風吹過竹林的聲音……我可能會漸漸忘了老家的樣子,忘了門前的那棵大桃樹和牡丹園,但我會一直記得在這里那份簡單的幸福和滿足,那份內心深處的放松與自由。即便沒有了任何痕跡,這里仍是我最初的家,記憶中、夢中的家,最真實溫暖的家。 那個叫做老家的地方 文/hlhs69 曾經的家是祖輩生活的地方,是庇佑我們成長的樂園,有我們兒時所有的幸福時光和快樂記憶,我們現在都叫她老家。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都懷揣夢想離開了老家,在鋼筋混凝土構筑的森林里筑巢,養育自己的兒女,這是孩子們的家。 孩子們的記憶里不像我們心里有關于老家的深刻印象,不知道她們以后是否會有自己的鄉愁。 現在的老家還生活著我們的父母,每次帶著孩子們回老家看父母,孩子們都不太情愿,她們回老家水土不服,像過敏一樣,身上會出疹子。我就會對孩子們說老家還有你們的親人,他們是爺爺奶奶,是家里的老人,不回不中。父母也不情愿到城里,他們在城里住不慣。因為老家那兒有他們為之奮斗了一生的老房子,老院子,有他們熟悉的人和地,有祖輩生活的老窯洞。 那兒的山,我們現在稱之為丘陵;那兒的溝,我們現在知道那是峪,是澗,是川;那兒的地,我們知道那是坡地,是梯田,是坪塬;那兒的樹,我們現在還叫洋槐樹,柿子樹,皂角樹,栆樹……;那兒的人還用濃重的鄉音土話叫著我們的乳名;那兒有我們的長輩,同輩,甚至會有不少晚輩,我們稱他們為“老鄉”或者“鄉親”。 祖輩慢慢走完了自己的一輩子,一個接一個地陸陸續續淡出了我們的視野,我們永遠失去了那溫暖的懷抱,再也聽不到那親切的呼喚。他們都已經入了祖墳,進了黃土,盡管我們還常常憶起那熟悉的音容笑貌,有時說起那些記憶深處的往事,孩子們聽過后都笑著說那是故事。 那承載了我們無窮歡樂的小河都早已斷流,成了無水的河溝,那些小魚小蟹都成了不可觸及的夢中的童趣。那曾經用甘甜醇厚、回味無窮的井水養育了我們的老井已經干涸。大家都在自家院子里打了新的深井,用水泵電機抽水吃。現在時尚叫法為“成人禮”的,那時候只是在我們還稚嫩的肩膀上挑著擔子去井上擔水。 那些熟悉的鄉間小路,逐漸被歲月吞沒,到處都是栆刺,草叢,或者已經變成了村村通,戶戶通。面包車,小轎車,拖拉機,摩托車,電動車在路上奔跑。那些牛車,馬車,架子車,還有織布機,紡車,磨子,碾子都成了農耕文化收藏品。 兒時教課書上寫的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城里鄉下都變成了現實。我們熟知的工農業剪刀差,城鄉差別基本上沒人再提起。再也不用車拉人推去交公糧,鄉統籌、村提留和義務工都已成了歷史名詞,減輕農民負擔這個沉重的話題已經徹底不再存在。大家都不再說什么實現共產主義社會了,而是忙著找門道外出打工、掙錢進城購房。種糧補貼,養牛戶專項補助,新農合,大病醫療保險,危房改造,統籌養老,脫貧攻堅等詞語為大家熟知。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話語時時響起,中國夢正在逐步變成現實,洛陽市人代會上更是出現了一個新名詞——溝域經濟,個人理解應該是圍繞這些叫做老家的地方作文章吧! 這就是那個叫做老家的地方,以后我們可能會叫她“故鄉”,就是那首很有名的,讀得很熟,永遠不會忘記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所說的故鄉。 她有個縣里各種志書上都記載的名字——流峪,是河南省洛寧縣這個國家級貧困縣中的一個地圖上都難以找到的小山村,位于渡陽川盡頭一道外村人都叫“流峪溝”的山溝里面,特別像陶淵明先生筆下那個叫“桃花源”的地方,村里住著我也不清楚來源的黃氏家族數百口人。 回老家陪婆婆過年 文/劉娟麗 朋友問我今年在哪里過年,我說,還是和以前一樣,回老家去陪婆婆過年。朋友感嘆,你怎么年年都去那里過年啊? 是啊,結婚18個年頭來,我們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年是和婆婆一起過的。婆婆住在比較偏遠、交通不便的東江湖庫區,公公已經去世近20年了,因此這些年,婆婆除了來我家帶孫子的幾年之外,其他的日子都是獨自生活。我們老家雖然還有兩個哥哥,但平時都各過各的日子,加上婆婆又是那種比較能干堅忍、有事也不想麻煩別人的人,因此,一年365天,婆婆就有350多天是獨自默默地生活著。 婆婆很勤勞,也許是從小勞動慣了,也許是為了打發孤獨的日子,總之,婆婆是超級勤勞的人,70多歲了還總是種菜。不管天晴還是下雨,婆婆幾乎每天都要去菜園里,侍弄她的寶貝菜兒。婆婆種的菜比較多,品種也多,而且都是施農家有機肥,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各種菜都長得非常好,一年四季,菜園里都是青綠青綠的。就在今年元旦節前,老公回老家看婆婆,又帶回了一大袋子的菜,大蒜蔥姜包菜面薯等。我一看,大蒜每根都有大拇指粗,包菜包得又大又緊,尤其是面薯,老公說,這么多菜,我哪里帶得來啰?她老人家一蔸面薯就挖出20多斤呢! 婆婆種的菜又好又多,吃不完就曬干菜,曬不完還挑去賣。每逢三六九鎮上趕圩的日子,婆婆很早就起床,而且不吃東西也不喝水,挑起一擔菜就去搭渡船,直到賣完菜,再次搭渡船返回家后,她才開始吃早餐,而此時已經過了吃午飯的時間了。我們多次勸她不要去賣菜,即使實在要去賣,也要吃點東西再去。“吃了東西喝了水我怕要去上廁所,不方便。”婆婆解釋。 除了種菜,婆婆還會養幾只雞,每年過年時就會殺雞給我們吃。可她平時一點都舍不得吃,就連雞下的蛋她也攢著,等我們回去時再吃,剩下的還給我們帶回來。 “爺娘疼滿崽”。婆婆沒有女兒,而我老公是她的滿崽,也是她唯一在外工作的兒子,因此,婆婆盼滿崽回家之心非常急切,但她平時從不主動給我們打電話。每年進入臘月,婆婆就會準備年貨了,豆腐、糍粑、桃花、米酒、魔芋豆腐等傳統美食她都會做,現在畢竟上了年紀,沒有以前那么大的力氣了,婆婆于是和在家里的兒媳婦或其他親戚合起來做些年貨,至于其他一個人能夠做得到的,婆婆一樣也不會少地都準備好,比如臘肉、油炸米粉肉、花生、紅薯干等,吃不完還要我們帶走。 2016年的春節又快來了,我能夠想像得出,婆婆一定又在準備她的年貨了。她也在開始搞衛生了,樓上樓下都要打掃干凈,廚房的碗柜、飯桌、鍋蓋等都要擦洗得光亮光亮的,她還戴著一個老布帽子,舉著一把綁在竹竿上、自己扎的高粱掃帚,把屋梁上的蛛網、煙灰等掃下來……她一定又在等著我們回去吃她準備的年貨了,也一定在等著我們到家后和她圍著灶火聊天,她好把埋在心里一年的話全倒出來,假使我們不回去陪她過年,婆婆將有多么難過和失望!盡管老家有哥嫂侄兒,但現在農村的年味淡了,大家一有空閑就忙著打牌,誰還會有心思去和一個既不打牌又不看電視的老太婆聊天呢? 而我們,也正是因為有了婆婆,才感到了濃濃的年味,也才體會到了游子回家的感覺,更重要的是讓我的兒子知道了:他的根在那兒。 >>>更多美文:好文章

郁達夫:遠一程,再遠一程!  ─—自傳之五  自富陽到杭州,陸路驛程九十里,水道一百里;三十多年前頭,非但汽車路沒有,就是錢塘江里的小火輪,也是沒有的。那時候到杭州去一趟,鄉下人叫做充軍,以為杭州是和新疆伊犁一樣的遠,非犯下流罪,是可以不去的極邊。因而到杭州去之先,家里非得供一次祖宗,虔誠禱告一番不可,意思是要祖宗在天之靈,一路上去保護著他們的子孫。而鄰里戚串,也總都來送行,吃過夜飯,大家手提著燈籠,排成一字,沿江送到夜航船停泊的埠頭,齊叫著“順風!順風!”才各回去。搖夜航船的船夫,也必在開船之先,沿江絕叫一陣,說船要開了,然后再上舵梢去燒一堆紙帛,以敬神明,以賂惡鬼。當我去杭州的那一年,交通已經有一點進步了,于夜航船之外,又有了一次日班的快班船。  因為長兄已去日本留學,二兄入了杭州的陸軍小學堂,年假是不放的,祖母母親,又都是女流之故,所以陪我到杭州去考中學的人選,就落到了一位親戚的老秀才的頭上。這一位老秀才的迂腐迷信,實在要令人吃驚,同時也可以令人起敬。他于早餐吃了之后,帶著我先上祖宗堂前頭去點了香燭,行了跪拜,然后再向我祖母母親,作了三個長揖,雖在白天,也點起了一盞仁壽堂郁的燈籠,臨行之際,還回到祖宗堂面前去拔起了三株柄香和燈籠一道捏在手里。祖母為憂慮著我這一個最小的孫子,也將離鄉別井,遠去杭州之故,三日前就愁眉不展,不大吃飯不大說話了;母親送我們到了門口,“一路要……順風……順風!……”地說了半句未完的話,就跑回到了屋里去躲藏,因為出遠門是要吉利的,眼淚決不可以教遠行的人看見。  船開了,故鄉的城市山川,高低搖晃著漸漸兒退向了后面;本來是滿懷著希望,興高采烈在船艙里坐著的我,到了縣城極東面的幾家人家也看不見的時候,鼻子里忽而起了一陣酸溜。正在和那老秀才談起的作詩的話,也只好突然中止了,為遮掩著自己的脆弱起見,我就從網籃里拿出了幾冊《古唐詩合解》來讀。但事不湊巧,信手一翻,恰正翻到了“離家日趨遠,衣帶日趨緩,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的幾句古歌,書本上的字跡模糊起來了,雙頰上自然止不住地流下了兩條冷冰冰的眼淚。歪倒了頭,靠住了艙板上的一卷鋪蓋,我只能裝作想睡的樣子。但是眼睛不閉倒還好些,等眼睛一閉攏來,腦子里反而更猛烈地起了狂飆。我想起了祖母母親,當我走后的那一種孤冷的情形;我又想起了在故鄉城里當這一忽兒的大家的生活起居的樣子,在一種每日習熟的周圍環境之中,卻少了一分“我”了,太陽總依舊在那里曬著,市街上總依舊是那么熱鬧的;最后,我還想起了趙家的那個女孩,想起了昨晚上和她在月光里相對的那一刻的春宵。  少年的悲哀,畢竟是易消的春雪;我躺下身體,閉上眼睛,流了許多暗淚之后,弄假成真,果然不久就呼呼地熟睡了過去。等那位老秀才搖我醒來,叫我吃飯的時候,船卻早已過了漁山,就快入錢塘的境界了。幾個鐘頭的安睡,一頓飽飯的快啖,和船篷外的山水景色的變換,把我滿抱的離愁,洗滌得干干凈凈;在孕實的風帆下引領遠望著杭州的高山,和老秀才談談將來的日子,我心里又鼓起了一腔勇進的熱意:“杭州在望了,以后就是不可限量的遠大的前程!”  當時的中學堂的入學考試,比到現在,著實還要容易;我考的杭府中學,還算是杭州三個中學─—其它的兩個,是宗文和安定─—之中,最難考的一個,但一篇中文,兩三句英文的翻譯,以及四題數學,只教有兩小時的工夫,就可以繳卷了事的。等待發榜之前的幾日閑暇,自然落得去游游山玩玩水,杭州自古是佳麗的名區,而西湖又是可以比得西子的消魂之窟。  三十年來,杭州的景物,也大變了;現在回想起來,覺得舊日的杭州,實在比現在,還要可愛得多。  那時候,自錢塘門里起,一直到涌金門內止,城西的一角,是另有一道雉墻圍著的,為滿人留守綠營兵駐防的地方,叫作旗營;平常是不大有人進去,大約門禁總也是很森嚴的無疑,因為將軍以下,千總把總以上,參將,都司,游擊,守備之類的將官,都住在里頭。游湖的人,只有換了轎子,出錢塘門,或到涌金門外去船的兩條路;所以涌金門外臨湖的頤園三雅園的幾家茶館,生意興隆,座客常常擠滿。而三雅園的陳設,實在也精雅絕倫,四時有鮮花的擺設,墻上門上,各有詠西湖的詩詞屏幅聯語等貼的貼掛的掛在那里。并且還有小吃,象煮空的豆腐干,白蓮藕粉等,又是價廉物美的消閑食品。其次為游人所必到的,是城隍山了。四景園的生意,有時候比三雅園還要熱鬧,“城隍山上去吃酥油餅”這一句俗話,當時是無人不曉得的一句隱語,是說鄉下人上大菜館要做洋盤的意思。而酥油餅的價錢的貴,味道的好,和吃不飽的幾種特性,也是盡人皆如的事實。  我從鄉下初到杭州,而又同大觀園里的香菱似地剛在私私地學做詩詞,一見了這一區假山盆景似的湖山,自然快活極了;日日和那位老秀才及第二位哥哥喝喝茶,爬爬山,等到榜發之后,要繳學膳費進去的時候,帶來的幾個讀書資本,卻早已消費了許多,有點不足了。在人地生疏的杭州,借是當然借不到的;二哥哥的陸軍小學里每月只有二元也不知三元錢的津貼,自己做零用,還很勉強,更哪里有余錢來為我彌補?  在旅館里唉聲嘆氣,自怨白艾,正想廢學回家,另尋出路的時候,恰巧和我同班畢業的三位同學,隨從富陽到杭州來了;他們是因為杭府中學難考,并且費用也貴,預備一道上學膳費比較便宜的嘉興去進府中的。大家會聚攏來一談—算,覺著我手頭所有的錢,在杭州果然不夠讀半年書,但若上嘉興去,則連來回的車費也算在內,足可以維持半年而有余。窮極計生,膽子也放大了,當日我就決定和他們一道上嘉興去讀書。  第二天早晨,別了哥哥,別了那位老秀才,和同學們一起四個,便上了火車,向東的上離家更遠的嘉興府去。在把杭州已經當作極邊看了的當時,到了言語風習完全不同的嘉興府后,懷鄉之念,自然是更加得迫切。半年之中,當寢室的油燈滅了,或夜膳剛畢,操場上暗沈沈沒有旁的同學在的地方,我一個人真不知流盡了多少的思家的熱淚。  憂能傷人,但憂亦能啟智;在孤獨的悲哀里沈浸了半年,暑假中重回到故鄉的時候,大家都說我長成得象一個大人了。事實上,因為在學堂里,被懷鄉的愁思所苦擾,我沒有別的辦法好想,就一味的讀書,一味的做詩。并且這一次自嘉興回來,路過杭州,又住了一日(www.lz13.cn);看看袋里的錢,也還有一點盈余,湖山的賞玩,當然不再去空費錢了,從梅花碑的舊書鋪里,我竟買來了一大堆書。  這一大堆書里,對我的影響最大,使我那一年的暑假期,過得非常快活的,有三部書,一部是黎城勒氏的《吳詩集覽》,因為吳梅村的夫人姓郁,我當時雖則還不十分懂得他的詩的好壞,但一想到他是和我們郁氏有姻戚關系的時候,就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種親熱。一部是無名氏編的《庚子拳匪始末記》,這一部書,從戊戌政變說起,說到六君子的被害,李蓮英的受寵,聯軍的入京,圓明園的縱火等地方,使我滿肚子激起了義憤。還有一部,是署名曲阜魯陽生孔氏編定的《普天忠憤集》,甲午前后的章奏議論,詩詞賦頌等慷慨激昂的文章,收集得很多;讀了之后,覺得中國還有不少的人才在那里,亡國大約是不會亡的。而這三部書讀后的一個總感想,是恨我出世得太遲了,前既不能見吳梅村那樣的詩人,和他去做個朋友,后又不曾躬逢著甲午庚子的兩次大難,去沖鋒陷陣地嘗一嘗打仗的滋味。  這一年的暑假過后,嘉興是不想再去了:所以秋期始業的時候,我就仍舊轉入了杭府中學的一年級。   郁達夫作品_郁達夫散文集 郁達夫:春風沉醉的晚上 郁達夫經典語錄分頁:123

想成大才,就剪掉不必要的枝椏    我們有越多愛好,我們就要越發當心,因為每一個愛好,都可能使得我們成長的機會下降,我們必須自己學會修剪自己的枝椏。廣度和深度的探討,你贊成“博大”,還是“精深”?    我有個同事,很聰明,多才,愛好廣泛,動手能力強,精力很充沛,性格也很隨和,各方面都很討上司和同事的喜歡。但他有一個致命的毛病,就是凡事都做不徹底。他承諾的東西,往往需要你不停追,如果不追,99.9%會被他忘掉。如果誰的韌勁比較強,盯得比較徹底,就能得到滿意的答案,如果沒追的,或者追得不徹底的,肯定會一無所獲。如果去仔細統計他所承諾和跟進的事情,其實成功率相當低,低到不可思議的程度。    類似的人,很多公司都有。往往還很討老板喜歡。但他真的有價值嗎?我的答案是:No!在我眼里,這種人是花瓶,是盆景,雖賞心悅目,但不能大用。    這是一種典型的不能分辨主副業的人。在工作之外,多才多藝,是一種資源,生活可能會豐富多彩。但在工作中,分不清主次,沒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對他所從事的工作,或者公司而言,卻絕對是一種災難。你會發現,他有效率而無效果,有行動而無結果,有眼花繚亂的過程,卻沒有可以立足并立身的成績。其實這對他自己而言,也是一種災難。    借用不太恰當的比喻。這種人,像孫悟空,猛一看,很有本事,但行事沒有明確目標,或者無突出的主業,其結果,就會為了幾個沒有多少價值的蟠桃,攪和壞一堆事情。其所本身所具備的能力所貢獻出來的東西,對于一個公司或者組織而言,大多是負面的。其產生的價值,遠比不上一個方向清晰,目標明確,意志堅定,甚至有點迂的唐僧——他只鎖定一件事情,但卻做得很成功。    在公司,這種人還會變成一種壞榜樣。因為其多才,所以很多人羨慕,如果連公司的管理者也分不清此中輕重,喜歡和偏愛他的話,必然會產生示范作用。而那些剛踏入職場的新人,本身就有很多不切合實際的夢想,還沒有形成清晰的工作觀。在他的工作能力還沒有形成前,會有很多的可能性,在眾多的可能性里,不選中自己的主方向,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什么也干,什么也插上一桿子,所有自己感興趣的都平均用力,其結果,必然是樣樣平常,樣樣稀松。一個樣樣稀松的人,在專業要求越來越高的職場里,注定就會變成泡沫和浮云。    關于此問題,我面試時,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最喜歡跟我辯論。我常常被弄得哭笑不得。有一次,一位畢業了不到一年,在聯通、移動、金蝶公司都工作過一段時間的年輕人來應聘,見面時他還帶著厚厚一疊各類獲獎證書。我覺得他確實聰明,學習能力強。(勵志名言  www.lz13.cn)但如此短的時間,如此頻繁跳槽,而且每次都做不長,不停換不同工種,讓我實在覺得不可思議。我問他對每份工作的體驗和心得,他的答案是:太簡單了,一看就明白,沒啥意思,不值得付出太多少精力去干。最后,我實在是忍不住了,跟他講了下面一番話:    “一個人,猶如一棵樹。在它剛剛發芽的時候,它有很多葉子,比之于人,我們覺得他有生命力;在慢慢長到我們看見的時候,開始抽枝,會有很多個枝椏長出來,這也可以視為多才多藝。但接下來,如果要讓它成長的話,必需開始分主干,要有主次,如果不把主干之外的枝椏剪掉,它就會向各方面平均用力。這樣長成的樹,就沒有什么價值。小小的時候,還可搏個可愛,人們可以拿去當盆景欣賞。如果長大的話,肯定只能當柴燒。”    “如果樹是被動的話,那么,我們人就是主動的,我們必須自己學會修剪自己的枝椏。我們有越多愛好,我們就要越發當心,因為每一個愛好,都可能使得我們成長的機會下降。如果我們想讓自己成長,我們就得忍痛剪掉可能會分散自己主業和主力發展方向的愛好。更危險的,是那些成績非常接近于你的主業和主方向的愛好,因為接近,所以你越發不忍砍掉。不忍,就意味著它必然會消弱你主業的成就。”    “你見過一個棟梁是沒有主干,而平均分成兩個叉的嗎?當然葉子和小枝椏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樹需要它們來接受陽光和養分。人當然也要有愛好,我們需要豐富多彩的生活。但一個棟梁成長過程中,所有影響到它主干發展,會吸收它主干成長營養的枝椏,都一定會被剪掉。人也一樣,若要成大才,絕不能因愛好而影響主業發展。”    我沒有要他。但我希望我的話,多少,能引起他的思考。分頁:123


2023竹纖維寶寶包巾推薦》2023有機亞麻布超柔軟懶人包巾推薦》
2023微纖布防踢被推薦》 寶寶懶人包巾的設計對於寶寶的頸部有影響?2023貝殼布可調式懶人包巾推薦》 寶寶懶人包巾有哪些顏色和款式可以選擇?

arrow
arrow

    e86grxp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